激素(睾酮)是男性健康的核心激素之一,不仅影响性功能、肌肉骨骼健康,还与情绪、心血管功能及代谢密切相关。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和老龄化加剧,睾酮缺乏问题逐渐引起关注。本文将从症状识别、科学诊断、治疗方案选择(包括睾酮替代疗法与中成药)及日常管理等方面,为公众提供实用指南。
一、睾酮缺乏的识别:症状与高危人群

睾酮缺乏可能表现为疲劳、减退、肌肉流失、情绪低落、注意力不集中等。但不同人群的典型症状存在差异:
中青年男性:性功能下降(勃起障碍、延迟)、体脂增加、运动恢复能力变差。
中老年男性:骨密度下降、潮热、认知功能减退、抑郁倾向。
特殊人群:如糖尿病患者、肥胖者、长期压力大或睡眠不足者,睾酮水平可能更低。
何时需要就医?
若出现持续疲劳、明显减退、不明原因脱发或体脂分布改变,建议进行血液检测(总睾酮、游离睾酮、SHBG等)。睾酮水平低于300 ng/dL需结合症状评估是否需干预。
二、睾酮替代疗法(TRT):适应症与风险控制
1. TRT的适用场景
TRT主要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,常见适应症包括:
先天性发育不良(如隐睾症、克兰费尔特综合征)。
后天性损伤(手术、化疗、感染等)。
下丘脑-垂体功能障碍导致的睾酮分泌不足。
2. TRT的常见形式与使用要点
注射剂(如十一酸睾酮):需每2-4周肌肉注射,血药浓度波动较大,可能引起情绪波动或红细胞增多症。
透皮凝胶/贴剂:每日使用,血药浓度较稳定,但可能引发皮肤刺激或伴侣间接接触风险。
口服制剂(如KYZATREX):新型淋巴吸收药物,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,但需严格监测心血管指标。
3. TRT的风险与禁忌
心血管风险:部分研究表明TRT可能增加红细胞压积,导致血栓或高血压风险,需定期监测。
前列腺健康:可能加重良性前列腺增生(BPH)或隐匿性前列腺癌,用药前需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(PSA)筛查。
禁忌人群:前列腺癌、乳腺癌、严重睡眠呼吸暂停、肝功能不全者禁用。
三、中成药的选择:传统医学的辅助作用
中成药通过调节整体生理功能改善睾酮水平,适用于轻度缺乏或需长期调理的患者,但需辨证施治:
1. 常用中成药及适应症
肾阳虚型(畏寒、腰膝酸软):
右归丸:温补肾阳,适用于睾酮低下伴腰膝冷痛、遗精者。
金匮肾气丸:改善肾虚水肿、夜尿频繁。
肾精不足型(早衰、脱发):
五子衍宗丸:补肾益精,提升活力,适合备孕男性。
生精胶囊:含人参、鹿茸等,用于少精弱精及性功能减退。
气血两虚型(疲劳、面色苍白):
人参鹿茸丸:温补气血,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。
2. 使用注意事项
疗效与疗程:中成药需连续服用1-3个月,定期复查激素水平。
禁忌与冲突:感冒发热、湿热体质者慎用;避免与西药激素类药物叠加使用。
食材辅助:可搭配富含锌、维生素D的食物(牡蛎、坚果、深海鱼),增强疗效。
四、治疗决策:如何选择TRT与中成药?
1. 选择依据
严重程度:TRT适用于中重度缺乏(睾酮<200 ng/dL)或有明确器质性病变者;中成药适合轻度缺乏或亚健康调理。
年龄与需求:中青年以改善性功能为主,可优先尝试中成药;中老年合并骨质疏松或认知障碍,TRT获益更明显。
风险承受能力:TRT需长期监测,心血管高危人群慎用;中成药安全性较高,但起效较慢。
2. 联合用药的可能性
部分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“TRT短期提升+中成药长期调理”模式。例如,术后性腺功能减退者先用TRT恢复基础水平,再以锁阳固精丸巩固。
五、日常管理与预防
1. 生活方式干预
运动:力量训练(如深蹲、硬拉)和高强度间歇训练(HIIT)可刺激睾酮分泌。
饮食:减少精制糖摄入,增加优质脂肪(橄榄油、牛油果)和蛋白质比例。
睡眠与减压:保证7-8小时深度睡眠,皮质醇水平升高会抑制睾酮生成。
2. 定期监测与随访
TRT患者:每3个月检测血常规、肝功能、PSA及血脂。
中成药使用者:每6个月复查睾酮水平,评估肝肾指标。
六、误区与警示
1. “壮阳药”不等于睾酮补充:滥用鹿茸、海马等动物源性补剂可能导致激素紊乱或肝损伤。
2. 自我诊断风险:网购“睾酮增强剂”可能含非法添加成分,需认准正规药准字号。
3. 儿童与青少年禁忌:除非确诊先天性腺功能减退,否则禁止使用TRT或补肾类药物,以免影响发育。
睾酮管理需个体化方案,结合医学检测、生活方式调整与科学用药。无论是选择TRT还是中成药,均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。记住:预防胜于治疗——保持规律运动、均衡饮食和良好心态,是维持激素平衡的基石。